主妇网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 为什么圣诞节前夕和新年前夕是分手高峰期

为什么圣诞节前夕和新年前夕是分手高峰期

2017-12-29 11:05:56 来源 : 腾讯网 编辑 : 美猴王

圣诞节,一个原本应该是冬日寒冷中充满温暖、欢乐、和圣诞老人笑脸还有惊喜礼物的日子。什么时候起、又是被谁,这个节日被涂上了悲伤的色彩?

心理研究:为什么圣诞和新年是分手高峰期

1.圣诞节:一个比情人节更适合分手的日子

美国统计资讯网Information is Beautiful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失恋和分手的高峰期不在圣诞当天,而是从圣诞前两周一直延续到圣诞和元旦新年的那两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圣诞节本身会让恋人之间突发矛盾,而是在圣诞节,情侣二人平日积累下来的一些小摩擦,迎来了大爆发的机会。

一位负责统计这项数据的研究员说:

“如果你还把ta当成男/女朋友,那么和ta一起过圣诞,就是一种承诺的象征。”

所谓的“爱情承诺的象征”就是,许多再平常不过的小细节,在圣诞节似乎都有了一层特殊的含义:

牵着ta的手走上冬日的大街、在寒冷中靠近对方彼此取暖…… 这些小动作,都是两个人“在一起、给对方支持和温暖”的实质体现。

嗯,这些温情的小动作,想起来都让人觉得暖心,但许多情侣正是在这个日子里会突然觉得:“要我和ta这么靠近,似乎还做不到”。

于是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做不到、为什么我不想靠近ta、ta是不是不适合我、过圣诞这么冷我还不和ta手拉手抱一抱以后我还怎么和ta互相取暖?……”

这样的思考越来越多、疑虑也就越来越多,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再去看看圣诞节的发源地 —— 欧美国家。在那里,这种“爱情象征”的分量就更足了,因为圣诞节在西方文化里是个等同于春节一样的盛大节日。

“你对象呢?你们进行到哪一步啦?什么时候带回来给爸妈看看?” 这种问题,我们一般是在春节被“拷问”的,而在国外,就是圣诞这种全家人齐聚一堂的时刻了。

有个被采访到的网友是这样说的:

“我是觉得要分手的,但在圣诞当天提出分手会特别残忍吧,而且圣诞当天再分手的话被家人朋友知道了也超级丢脸的,所以就在圣诞之前先提出分手好了。”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何从12月中旬开始到圣诞这两周,会出现一个“失恋分手高峰”。

若是把春节和圣诞的日期对换一下,朋友圈和微博上“我失恋了”这种状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日期,会不会是春节前两周呢?

小编没有找到国内的同类数据,但希望不是如此。

圣诞季,这是个促进“恋爱思考”的日子。这种思考的结果,若是分手,自然伤神,但有思考,总比想不清楚就胡乱继续更好。

只是这种伤神的思考,往往是抑郁情结的开始。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圣诞节和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2.圣诞综合症,圣诞节的专属抑郁情结?

在国外有许多媒体,一直以来都把圣诞节和抑郁症相提并论。在这些媒体上可以找到许多“专家观点”:

“圣诞节是在冬季,而寒冷本来就会让人郁郁寡欢。再加上圣诞时期我们难免要在家人朋友面前盘点自己工作学习爱情方面的成绩,所以伴随亲友的存在其实不是温暖而更多的是压力……”

这些“专家”还发明了一项术语,叫做“圣诞综合症(the Christmas Syndrome)”。

多亏了他们,民众已渐渐开始在脑中划等号了:

圣诞节 = 寒冷 = 压力 = 抑郁症。

这个“圣诞综合症”到底是正经科学还是伪科学?

让我们来请教一下心理学和精神科公认的权威诊断手册:DSM(精神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统计手册,英文全称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在最新的DSM第五版中,就有这样一种病症:

『季节性情绪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

SAD,就连这个单词本身都透露着一股悲凉。

这种情绪障碍不是普通的抑郁症,而是特指那些情绪随季节变化、规律性产生大起大落的状态。

SAD患者在冬季就会随着气温进入“大萧条”,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睡眠减少、也很难和亲友开开心心地齐聚一堂、和开心欢乐的节日气氛格格不入。

冬日里运动量和阳光照射的减少是SAD的重要成因,当然也有某些SAD患者生来体内缺少一些特定的荷尔蒙等多种原因。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体育锻炼、多多接受阳光照射(还有直接在医院接受人造光洗礼这种方法哦)、配合适当的药物等方法,大多数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SAD和抑郁症是完全不同的,文章开头的B选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SAD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的一种短期状态,而抑郁症则是患者需要长期与之搏斗的恶魔,而且最终还未必能够战胜它……

所以才说,媒体上大肆宣扬的“圣诞节 = 抑郁症”是赤裸裸的伪科学。然而比这个更过分的,是另一项伪科学在媒体上的四下传播:

“圣诞节和元旦新年这种节日是自杀率最高的日子。”

3.主动走向生命的终结:

自杀倾向者送给自己的“圣诞礼物”?

你有没有在国内外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

“圣诞又要到了,这是一年中自杀案最多的日子。你自己或是身边是否有人最近言行举止不太正常?平时他还可能熬过去,但圣诞节可能就熬不过去了!赶紧求助吧!”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数据统计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权威数据:50%-60%的线上线下媒体都在圣诞季散播过这种“伪科学”,为全球民众营造着各种各样的假认知和圣诞恐慌。

事实呢?我们拿数据说话:

这张图中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

圣诞节也好、元旦也好、还是冬天整个季节也好…… 谁说天冷会导致更多人自杀的?纯属胡扯。真实数据表明:冬季是自杀率最低的季节。

但是,冬季之后,随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自杀率开始攀升。

怎么会这样的?心理学家告诉你:

抑郁情结缺乏恰当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还记得刚才说到的SAD吗?当时我们还很乐观的:“只要SAD患者得到积极及时的治疗,就能……” 问题就出在这个“只要”上。

数据显示:冬季期间、年度节日前后,心理诊所和医院精神科的就诊患者人数并未增多。那么这些到了冬天才会抑郁的SAD患者到哪里去了?有谁在给他们提供这种“只要得到就能康复的必要帮助”呢?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有一组数据:在我国的自杀者中,63%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80%是抑郁症,且仅9%在心理和精神科寻求过专业帮助。

我国93%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在每年8万自杀未遂者中,被进行心理评估的还不到1%,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帮助和干预不够。

可想而知,这句“只要SAD患者得到积极及时的治疗”里的“只要”,还真是要命。

“高危人群”易受假期环境刺激

假日期间,身边亲友环绕,在这种社交密度较大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存在感是很高的,因此我们不太会陷入孤身一人的情况,而且若是发生过激行为也比较容易周围人注意到、进一步得到大家的帮助。

但也有一些“高危人群”,可能本来就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或是感情生活有些不满。到了圣诞,在和亲友聚会的同时,一边听着其他人“过得怎么怎么好”(就算对方是装得但也装得体面到位),一边自己要装着自己“也还过得不错”。

等到假期结束、回到繁忙而不出彩的平庸生活,再加上周围人际支持的突然减少,就可能做出自我伤害的过激行为,还无法快速被家人和朋友发现、提供及时的帮助。

所以,圣诞节后日益高涨的自杀率,比冬日的冷酷还要悲哀。

愿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不会在圣诞元旦的欢乐气氛过去之后,跟着那折线图里的春天一起,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不见。

相关阅读

主妇网速递

主妇网首页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7-2019 izhufu.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冀ICP备19006341号

本站百度权重7,接受权重4以上优质站友链 QQ: 9817188 邮箱:thankdber@gmail.com